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 > 正文

设置护理专业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5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设置护理专业的必要性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2010年我国人均GDP3752美元,“十二五”期间按年均7%的速度增长将超过5000美元。当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5000美元时,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医疗卫生工作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疾病的变化带来了医疗手段的变化,医疗手段的变化就要求护理工作也要随之变化,比如急、慢病分别治疗,老年护理等问题,也都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因此,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一)设置护理专业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1、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护理人员数量分析

我国护士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编配要求及国际标准。一是床护比,1978年《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规定病床与护士的比例1∶0.4,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要求保障临床护士配备,规定病床与护士的比例不低于1∶0.4。根据卫生部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全国28个省(区、市)280所医院的调查,医院普通病房床护比平均为1∶0.41,其中省、部级医院普通病房平均床护比为1∶0.44,才达到30年前的标准,但还不包括加病床数,县级医院难以达到此标准如果按照《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标准》中加上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病区病床与护士比还要达到1∶0.6,重症监护室病床与护士比为1∶3,护士的数量更显不足二是医护比,世界卫生组织1993世界发展状况》中提出,医护比为1∶2至1∶4,目前我国医院的医护比为1∶1.30。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2,更低层次的医院中护士数量更少三是千人中拥有护士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护理人员数量为每千人口2名,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52,河南省现有护士注册护士11万人,占1.11/千人口。四是护士占医技人员的百分率,卫生部对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数量及护士数量的要求为,护士应占到医技人员的50%,到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出卫生技术人员587.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为241.3万人,注册护士204.8万人,仅占34.92012年增至249.7万人,离临床需求还相差很远。

2)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世界护理教育的先行者美国在50年代开始准学位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教育),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注册护士一般高中毕业后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美国、韩国、英国、法国、日本的护士中7.6%为硕士研究生毕业,35.7%为本科毕业,38.4%为专科毕业,18.1%相当于我国中专毕业(高中后1~1.5年)。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注册护士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1.3%,其中一部分是在职护士经过继续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8%,中专学历的护士占46%。

3)临床护理人员状况分析

目前三级以上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均要求专科以上层次,虽然国家本科护理人才的招生人数也不少,但留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在经过3~5年后改行或继续进入高层次学习。中专层次的护理人员受其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其素质、能力均与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护理人员有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所以目前的现状是本科生用不上、留不住,中专生不能用、不好用,所以能继续安心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又符合临床需求的还是以专科层次为主。

4)与国外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比较分析

WHO资料显示,从千人口护士拥有量看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的千人护士比在1人以下。截止2012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护士达到1.85,河南省现有注册护士11万人,占1.11/千人口。按照我国目前的护士数量,到2012年,距离发达国家的标准每千人口仍缺1.15,按我国13.5亿人口计算,仍缺155.3万名护士。从医护比看,在世界主要的二十余国家和地区,我国大陆与土耳其、巴西的医护比均小于1:1,而我国香港地区日本、泰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都超国家14,而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的医护比例均越过了16,印度人均GNP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医护比例明显高于中国,我国到2012年,医护比距1998年全球平均医护比仍低0.139。

11998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医护比与我国2012年的医护比

地区

医护比

南美洲

1∶0.925

亚洲

1∶2.019

欧洲

1∶2.473

大洋洲

1∶3.636

非洲

1∶3.457

北美洲

1∶3.679

全球

1∶2.698

中国(2012年)

1∶1.30

就护理教育而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学培养护士,并且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美国在1908年开始了护理本科教育,开始发展进度较慢,20世纪50年代护理本科开始有快速发展,1956年达到176所,1975年达到329所,7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学士学位的要求,美国在30年代开始了护理硕士教育,50年代后期建立了护理的博士教育。泰国在1959年停止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护理专业学生,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又分别停办了高中毕业起点的二年制和三年制的护理教育,而改为四年制的护理学士学位教育。泰国80年代开始了护理硕士教育,90年代中期成功地开始了护理博士教育。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高中毕业学习2~3年的高等职业技术型的护理教育。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适应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提出了“2000年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在大学培养护理学士学位的护士。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注册护士一般高中毕业后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美国韩国的注册护士学历均为专科及以上;英国注册护士中C—H级为专科以上学历,A、B级护士为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的护理员;日本护士学历层次均为专科及以上,准护士学历相当于我国的中专。从医院和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2000年美国医院护士中7.6%为研究生毕业,35.7%为本科毕业,38.4%为专科毕业,18.1%相当于我国的中专毕业(高中后11.5年);社区护士中本科毕业的为22.5%,专科毕业的为48.2%,相当于我国中专学历的为24.8%。由此可见,世界各国护士结构比例上,专科层次的护士仍占主流,从临床一线需求和护士在岗稳定性来看,专科层次的护士也是医院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专科护士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就业前景也比较乐观。

2、全国护理人才需求分析

2010年初,国家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及一系列规范性文,并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1年要求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的护士数量更多,显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对护士的需求量更大。

2011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进一步发展护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规划》将护理人员、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列入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范畴,提出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2015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2.07人,到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3.14人。也就是说,到2020年,护士人数还要增长195.3万,这么大的数字需要靠学校培养来完成,也是我校申办护理专业专科层次教育因。

(二)培养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构筑无缝隙的、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于人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以及临终期照顾与关怀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人人享有健康”是1997年5月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的全球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是强调卫生资源应均衡合理配置,使每个人都享有最起码的卫生服务,这也是我国护理工作由过去依附于医疗机构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为开展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所在。护理工作已日趋成为独立的体系,在实施全球性战略目标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龄国家,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预计到2040年60周岁及以上人将达到24.48%,老龄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老年健康、家庭护理、慢性病后续护理服务需求大幅度增长。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它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平均住院率4.36%高得多,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许多相应的卫生保健需求。这就要求护理服务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需要护士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心理咨询等,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的护理服务。开展社区护理是适应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满足妇幼保健需求以及减低医疗卫生费用等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我国卫生部也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美国已有超过33.5%的护士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而我国95%的护士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刚刚兴起,社区护理与人们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民占较大比例,健康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做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更需要大量高层次、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员,高层次的护理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总体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城镇化的趋势,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护理服务需求会大幅度增加,服务领域会更加广阔,医院已经不再是护士工作的唯一场所,社区和家庭逐渐成为护理服务区域。未来的趋势是:一方面,医院将主要成为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病人需要护士提供高水平的专科化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大量疾病预防、康复和保健工作将由社区的卫生保健机构完成,对社区护理及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对护理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当今的医疗卫生服务已经从单纯治病向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转变,随着疾病谱、死因谱的明显变化,心理疾患、行为习惯、环境污染等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社会对心理、精神护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上升。专科层次的护理人员更宜于在这些岗位安心工作,这也为我们开设专科层次的护理教育提供有力的证据,也是提高河南和新乡市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

上一条:护理学院2018年招生简章 下一条: 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关闭